墨西哥 1993 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
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300年间,位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中埃尔比斯卡伊诺保护区的圣弗兰西斯科,是一个现今已经消失了的民族家园,这里留下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之一。这些岩画能完整的保存,完全归功于当地干燥的气候以及几乎与世相隔绝的自然地理环境。画面上有人和许多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鱼类、爬行动物以及鸟类,这些画运用了非常复杂的颜色和技术。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 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
外文名 Rock Paintings of the Sierra de San Francisc
所属国家 墨西哥
所属洲 北美洲
年 代 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300年
地 点 加利福尼亚半岛中埃尔比斯卡伊诺
批准时间:1993
年代: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300年。
地点:意大利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中埃尔比斯卡伊诺保护区的圣弗兰西斯科。
特色:代表性的肖像画,从比例上说是世界上最大岩画艺术在这里被发现,肖像画储藏在岩石隐蔽处,主要用红色、黑色、黑色和白色描述人们和动物的形象。
批准标准:199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7届会议报告。
地理位置
一般称“圣弗朗西斯科”、“三藩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岸海港、工商业大城市。位于太平洋与圣弗朗西斯科湾之间的半岛北端。市区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71.3万(1984),大市区(包括奥克兰、伯克利等)325.3万(1980)。西班牙人建于1776年,1821年归墨西哥,1848年属美国。十九世纪中叶在采金热中迅速发展,华侨称为“金山”,后为区别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改称“旧金山”。 1906年遭大地震,严重被毁,后重建。港湾面积1,126平方公里,经宽仅1,200米的金门海峡通太平洋,为重要海军基地和著名的贸易港。是通往太平洋区域和远东的门户。美国西部最大的金融中心。工业发达,主要有飞机、火箭部件、金属加工、造船、仪表、电子设备、食品、石油加工、化学、印刷等部门。华人和华侨较多,市区东北角的“中国城”为美国华人最大集中地。气候温和,景色优美,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金门桥、海湾桥等宏伟建筑和圣弗朗西斯科大学(1855年建)等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多所。
旧金山市与县(CityandCountyofSanFrancisco),简称旧金山(SanFrancisco),粤语音译为三藩市,直译为圣弗朗西斯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合并市县,也是在人口上加州的第四大城市。位于加州北部海边,旧金山半岛的北角,东临旧金山湾,西临太平洋。在行政区划分上也包含在旧金山湾里的恶魔岛(Alcatraz)和金银岛。城南边是硅谷,两者加上奥克兰(Oakland)以及北边的马林县(MarineCounty)合称旧金山湾区。
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300年间,曾有一个民族居住位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埃尔比斯开诺保护区内的圣弗兰西斯科山中,尽管这个民族现在已经消亡了,但是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画之一。由于当地气候干燥,而且地理位置几乎与世隔绝,所以这些岩画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些岩画上描绘着人类和许多种动物,展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些作品显示出当时这个民族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文化。这些岩画的内容、大小、准确的轮廓和丰富的色彩,特别是岩画的数量,都使得该遗址成为了这个独一无二传统的最好见证。
岩画特点
下加利福尼亚的干旱半岛在考古学上是北美洲至今还知之甚少的地区之一,该半岛在历史上处于边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气候和地形,并且考古学家更偏爱于对西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研究,因而导致对该地区研究的落后,然而这是极为不幸的事情,因为半岛的长期孤立状态导致史前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颇具有研究价值。 在这些文化中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文化存在于半岛腹地的圣弗兰西科山脉地区。南部的瓜德罗普岛的山脊地区,在史前猎人聚居区中似乎有画纪念画的习惯,这与该地区向南或向北的传统是大不一样的。代表性的肖像画,在比例上说是世界上最大岩画艺术在这里被发现,这些肖像画储藏在峡谷里的岩石隐蔽处,主要用红色、黑色、黑色和白色描述人们和动物的形象。这笔巨大的人类文化遗产已经被人们重视起来,1993年12月圣弗兰西科山脉岩画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
在哈里·克罗斯比的描述中,这些岩画通常比实际的尺寸要大得多,其中的动物画面往往处于一种栩栩如生的运动状态,而人物则往往处于呆板的静止状态。在这里的数以百计的岩画遗址在半岛的中部得以保存,这里是极为干旱,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尽管这里是荒凉的地区,但在岩画中却记录了非常之多的动物种类,其中有驼鹿、大角羊、叉角羚、美洲狮和野兔等。还有鸟类和海洋动物,诸如鱼、海龟和黄貂鱼等。颜料来自于当地的矿物资源,主要色彩有红、黑、白、黄(极少)。图案通常由白色画边框,其内或者填满色彩或是画上彩色的条纹,许多人或动物的身上都带着箭或者矛。这里发现的岩画都是史前在这个岛上居住的人们的作品,人们对该地区的考古了解得益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992-1994年间所做出的工作 。系统的调查和精心选择的挖掘岩动力或露天的岩画使人们逐渐对这些画和他们的作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放射性测年研究表明这些遗址主要繁荣于1500-500年以前。并且这些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在两个方面给游行亲眼看见他们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方面是浓烈的色彩完好的保存下来,另一方面是这些画都放在现在游人不能触及的地方。有人推测这些高于地面9米处的岩画是利用脚手架完成的。
发现历史
不少人拿着哈里·克罗斯比的画册前往巴哈,按图索骥,去寻访隐秘的远古大作。画里的人和动物形象比现实的要大得多,很多由红、黑两种色彩绘成,往往一半红一半黑;也有一些白色或黄色的。人物多是举起两臂的静态模样,而动物则或跑或跳,或展翅飞翔,就像要跃出岩壁一般。哈里·克罗斯比不是第一个对这些大作感兴趣的外人。早在1962年的春天,美国探险作家厄尔·加德纳就出钱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邀请人类学家克莱门特·米汉参加。他们一行探访了4个岩画地点,又乘坐直升机拍摄了另外5个。次年,加德纳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巴哈岩画的彩色照片。 1966年,米汉发表了学术文章,介绍那些岩画。再往前推,18世纪的西班牙传教士也注意到了巴哈岩画。他们的记载说画中人类和动物形象描绘粗糙,但是独特生动,使用的颜料显然是取自当地火山土壤所含的矿物质。他们问过当地土著人,传说是以前一个来自北方的巨人族留下了这些画。19世纪末期,一个为矿业公司工作的法国化学家再次“发现”了这些岩画,还写了一篇文章。
这些远古作品真正引起世界的瞩目,还是哈里·克罗斯比的忽忽悠悠骡背之旅以后。他的《巴哈加利福尼亚的洞穴绘画》把为人所知的岩画地点从30个一下子扩展到200多个。那以后,另外一些岩画地点也陆续披露了出来,分布地区也扩大了,游客越来越多,岩画的保护也成了一个研究课题。学者们公认巴哈中部是世界上几个最重要的远古岩画宝库之一。岩画里动物和人的形象尺寸之大在美洲首屈一指。那么作者是谁?出于什么目的?他们是如何利用地形做画的?又是怎么来到此地的?专家们已经探讨了几十年。1962年的那次考察行动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家克莱门特·米汉对一处岩画遗址的一段木栓进行了放射性碳测定,得到的结果是大约距今550年。米汉结合考察中的其他线索,给出了一个他想像中的故事轮廓:大概600年前,这地区居住着一群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人们,一度人丁兴旺。后来,也许是气候原因,也许是过度狩猎使得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也许是瘟疫爆发流行,总之人们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被迫迁走了,文化发展断裂了。那是在17世纪末期西班牙人到达之前的200年。西班牙人来到时看到的是人口比较少、经济活动不发达、文化贫弱的人群。
未解之谜
岩画中的好多动物都被一支白色的箭射中,这一点特别引起人们的兴趣。米汉解释说,这表达了狩猎中的祈愿和喜悦,他还认为当初画里的所有动物都是带箭的,只是白色颜料不耐风吹雨打,已经消褪了。岩画里也有一些人被箭射中甚至贯穿,有的人竟然身带十几支箭!这可能是表现战争,但更可能是巫术的祈求或诅咒。米汉还指出,这些形象往往描绘在一般很难触及的地方,比如岩洞顶部,甚至是凌空伸出的、下临几百米深谷的悬崖,这也许意味着绘画行为成了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米汉勾勒的故事时间表已经被近几年的新发现动摇了。学者们对新采集的岩画样本做了年代测定,发现其中一些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还有一些则可追溯到7500年以前。这说明绘制岩画的行为持续了前后几千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相应的文化也延续了那么长时间。岩画居然有这么古老,这个发现使学者们大感惊讶,因为这些画看起来是那么鲜艳,保存得那么完好。哈里·克罗斯比说,他当年拍照片时就不相信这些岩画如米汉说的那么年轻。他发现,许多岩画有若干层的重叠,一个图形画在另一个的上边,有些地方竟达到五层之多。较新的画层相当鲜艳,清晰可见;较老的画层则退色严重,以至于几乎看不到。克罗斯比认为,这表明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绘画之间必定流过了许多光阴。
学者们还没有作出关于巴哈大岩画年代的定论。他们继续搜寻,希望能发掘出其它资料以进一步证实年代。专家们都知道,必须通过一些年代明确的物品来证实这些岩画的年龄,然后才知道画手们属于历史上的哪个部落,再接着才能探究他们生活的细节,解说画面的含意。哈里·克罗斯比认为,岩画里的动物和人的形象表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我们与它们”,也许是人对动物的欣赏和依赖。但是他承认,在还没有搞清楚画手究竟是谁的情况下,是很难了解画手的真正想法的,这些说法都是猜测罢了。
遗产保护
目前对岩洞的观察表明其中的绘画正表现出令人担忧的迹象,这些岩洞是由原来水或者峰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浅的冲沟发展起来的,有时大块的火山角砾岩在下部侵蚀地层不能支撑,他们可能会垮落下来,换言之,形成这些岩洞的过程同时也是毁灭这些岩洞的过程。现代的保护者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测定岩洞恶化的速度并采取办法减缓这一过程。
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位于墨西哥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圣弗朗西斯科山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中部,这里大部分是险峻的岩石山地和荒凉的沙漠地带,常年干燥高温,尘土飞扬。正因为有这样的自然环境,这里留下了古老的岩画群,数量多,规模大,而且保存完好。
岩画被绘制在大山洞窟的岩壁或洞顶上,这里地势险峻,人迹罕至。作品形成于公元前1100年-公元1300年。岩画画面大部分描绘的是人与动物,有些画大小与实物相等。在岩画中经常可以看见携带武器的人,据推测,描绘的可能是战斗或狩猎场景。动物中有美洲狮、大山猫、鹿、龟、鱼等,有好几种动物早就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销声匿迹。这些有岩画的洞窟不仅是居所,也是祭祀场所,有的还是捕获动物的陷阱。岩画的创作者都拥有令人惊叹的高超技术,背景的涂底、轮廓线和阴影的添加都产生了非凡的效果。岩画上的颜料是用碎火山岩制成的。
以前岩画所在处任由人们攀爬。现在墨西哥当局已经采取了一些管理和限制措施,减少游客对这些岩画的损害。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圣弗朗西斯科山区的岩画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现在人们知道,瓜达卢佩山区也有很多岩画。学者们呼吁把圣弗朗西斯科山区世界遗产的边界向南扩展,将瓜达卢佩山区也包括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