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世界遗产 >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纪录片

14. 中国 世界遗产名录 2019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14. 中国 世界遗产名录 2019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湿地息壤 飞鸟天堂 图片欣赏.flv
14. 中国 世界遗产名录 2019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湿地息壤 飞鸟天堂.flv

 

14. 中国 世界遗产名录 2019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该区域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和5种易危物种。

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外文名 Migratory Bird Sanctuaries along the Coast of Yellow Sea-Bohai Gulf of China (Phase I)
申遗时间 2019年7月5日
地 点 江苏省盐城市
含 义 中国第一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

申遗成功

2016年底,江苏盐城正式启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
2018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2019年1月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在江苏盐城成立。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7家自然保护区,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保尔森基金会等9家社团组织,共26家单位自愿申请成为联盟成员单位。

世界遗产

2019年7月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遗产地第一期包含五个保护区: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自然保护区、江苏东台高泥湿地保护地块及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保护地块。

申遗意义

和中国其他所有17项自然遗产及复合遗产不同的是,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大部分遗产地为海域,因此可以说本次申遗成功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开始。作为中国第一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申遗成功体现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全球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大国担当。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

黄渤海区域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连片泥沙滩涂,是亚洲最大、最重要的潮间带湿地所在地。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包含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岸带及海洋生态系统动植物群落演替,是具有普遍突出价值的生物学、生态学过程典型代表。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黄海生态区,区域内有17个物种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极度依赖当地的海岸海洋系统,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枢纽,也是迁徙路线鸻鹬类候鸟至关重要的停歇地。”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组书记陈志会认为,将其列入世界遗产,是保护全球珍稀鸟类物种的迫切需求和现实需要,符合保护黄(渤)海海湾和依赖黄(渤)海海湾候鸟种群的最佳利益。

据了解,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含16个申报点,第一期范围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显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此次入选世界遗产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面积为1886.43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为800.56平方公里,总面积为2686.99平方公里。”陈志会介绍,这片区域大部分遗产地为海域,是我国第一块、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可以说,本次申遗成功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开始。

经济发达地区生态保护的创新典范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是盐城市委市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硕果,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广泛认可,凸显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担当。此次申遗的成功,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创新典范。

盐城,作为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一直视保护生态环境为“生命线”工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

“此次申遗的成功,证明了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在生态补偿方面所做的努力。”江苏省生态学会副秘书长、长三角地区湿地公园绿色发展国家创新联盟成员葛之葳告诉记者,政府通过直接的经济补偿来鼓励农民种植保护区内物种爱吃的庄稼而不是经济效益高的庄稼。这样既能保证农民收入,又满足了保护区内濒危物种的生存需要。

湿地是大自然对盐城最深情的馈赠,也是盐城最宝贵的家底。除了“生态补偿”,盐城还出台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守护好湿地的生态理念已渗入城市骨髓,成为盐城地域文化的重要涵养。

2018年4月以来,为了保证申遗的成功,盐城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有7万多亩湿地得到恢复。在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除采取设置物理隔离栏、开挖物理隔离河道等保护措施外,视频监控24小时“站岗”,5架无人机海上“守护”,诸多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茫茫滩涂变成一级管控区。环境整治是保护区采取的最大动作,为保证生态环境彻底恢复,拆除了分布在缓冲区、实验区的10多家饲料加工厂等企业。

共同守护遗产地的“诗与远方”

申遗成功,是荣耀,也是挑战。“过去50年内,黄(渤)海湿地面积缩小约三分之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水污染,工业发展下的城市扩张,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过度捕捞造成的物种数量锐减等,都成为影响遗产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坦言,对承担湿地管理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来说,保护工作极为繁重。

“黄(渤)海湿地位于社会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保护和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必须妥善处理两者关系,才能确保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张银龙说。

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元秀认为,申遗取得成功,将促使盐城用一流的保护理念、管理方式和标准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从而倒逼盐城加快产业转型,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

“申遗成功只是第一步,对于遗产区的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葛之葳建议,遗产区内将来可以把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的湿地公园等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整合起来,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提高生态保护效率,进一步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守护遗产地的“诗与远方”。

自然没有边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过程就是加强国际国内合作的过程。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表示,未来,盐城将进一步加强与黄(渤)海湿地周边各个省份、地区的协作,共同推进遗产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展现中华生态之美。

中外经典视屏库下载
中外经典视屏库 分库目录
中外经典视频库展厅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