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世界遗产 > 非洲世界遗产名录纪录片

苏丹 2003 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

 

  苏丹 2003 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

 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的五个考古遗址,分布在沿尼罗河河谷方圆60多公里的区域内,是库施第二王国纳巴塔文化(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270年)和麦罗埃文化(公元前270年到公元350年)的历史见证。在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带或不带金字塔的陵墓、神庙、住宅区和王宫等建筑。从古代起,博尔戈尔山就和宗教传统与当地的民俗紧密相连,其中最大的神殿群至今仍然是当地人祭祀神明的重要地方。

中文名 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
外文名 Gebel Barkal and the Sites of the Napatan Region
国 家 苏丹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2003
遴选标准
标准(i), (ii), (iii), (iv), (vi):尼罗河岸边的这些神秘的、建造技术高超的金字塔和陵墓,成为沙漠边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建筑的遗迹是古代该地区一种重要文化曾经存在和繁荣兴盛的的体现;
标准(vi):从古代起,博尔戈尔山就和宗教传统与当地的民俗紧密相连。也正是这个原因,博尔戈尔山脚建有众多的大型神殿庙宇(比如阿蒙神殿),至今仍然是当地人祭祀神明的重要地方。

介绍
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介绍:
博尔戈尔山,这座一百多米高的沙漠中的孤山,旁边还有一个形状奇特、异常陡峭的山峰。早在公元前15世纪,一度征服努比亚的埃及人就将此山称之为“纯山”,是其南部边界的地标。在努比亚人的心目中,这更是一座圣山,库施王国的北部都城和祭祀中心纳巴特就建在山下。在孤峰的顶上还保存着库施法老塔哈卡(公元前690-前664年在位)一座建筑的遗迹。考古学家已经发现,在山前曾经建有大量神庙、王宫和其他建筑。由于库施人认为博尔戈尔山是司太阳、造物与王权的阿蒙神的住所,这里有两座供奉阿蒙的大神殿,但我们现在见到的只是一片断垣残柱。在山下一座残存的神庙门前,我见到两根巨大的石柱,顶部雕着神像。在庙内的浮雕上,有塔哈卡国王向阿蒙神和他的妻子敬献贡品的图画。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浮雕,庙前已砌了一道围墙,并有专人掌管钥匙。
在博尔戈尔山附近,但见沙丘中一片金字塔沐浴在强烈的阳光之下。这些金字塔都是库施王国的法老们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这一带有20多座,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它们显得低矮的多但最高的也有数十米,而且相互间距离也很近,这些金字塔都用砂岩建造,里边都用沙子和碎石填充,2000多年的岁月风霜,已使他们表面风化,部分倾塌。
附近的库鲁(EL KURRU)皇陵埋葬着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由努比亚人建立)的法老、王后与此后库施王国的国君。其中多数已被发掘,有的墓室中的全部物品、包括壁画在内都已被运往英国、美国的博物馆。在一个砖砌的拱门前,管理者打开锁着的铁门,我随着他走下几十级石阶,进入坦威塔马尼王(公元前664-前657年在位)的墓室。坦威塔马尼在公元664年至公元657年担任库施国王,这一时期的库施王国达到了极盛期,成为古代世界的一大强国。墓室不大,门厅与主室间有一个拱门相通,四壁与天花板绘满图画与图案,2600多年后依然色彩鲜艳,可与埃及卢克索帝王谷墓室中的壁画媲美。墓室的壁画从门厅左侧开始,由国王在保护神哈皮的引领下进入开始,表达了国王再次在诸神的庇护下,获得生命和权力的过程。在拱门的两侧,分别绘着孪生姐妹伊希斯和尼弗西斯女神的形象。整个墓室的拱顶都绘满交辉的繁星,初次发现时天穹一片蔚蓝,而今依然可见残存的蓝色。由于曾遭受洪水破坏,保存的条件也不好,这些壁画的色彩和形象已远不如原来那样艳丽。
公元前6世纪中叶,纳巴塔王国将首都从纳巴塔南迁至麦罗埃(今喀土穆北),从此,又被称为麦罗埃王国。公元1世纪左右,麦罗埃王国繁荣昌盛起来。麦罗埃地处东非的交通要冲和贸易枢纽,同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西亚等地都有贸易来往。在麦罗埃出土的中国铜鼎,说明当时麦罗埃王国同中国也有文化交流。4世纪,麦罗埃的统治者们发生内讧,削弱了国家的防卫力量,曾一度被强大起来的阿克苏姆国家所征服。
在麦罗埃城外的两条沙脊上,麦罗埃历代国王和王后们建造了40多座金字塔,作为自己的陵墓,每座金字塔前都建有祠堂。但到公元4世纪,随着诺巴人的入侵,麦罗埃从此衰亡,连它的踪迹也无从查考。直到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才被西方的考古学家重新发现。与博尔戈尔山的金字塔一样,这里的金字塔也靠得很紧,估计是因为沙脊顶部面积有限。沙脊顶部本身地势起伏,各座塔的高度也不相同,形成高低错落的格局。这些塔的高度大致在一二十米之间,最高的可能超过30米,最低的只留下几米高的残基。这些金字塔都没有顶,即使看似有顶的塔,实际顶上也是平的。大部分塔前还保留着祠堂,但完整的很少,有的只剩下一圈墙基。尽管由于风化严重,已经难见全貌,但还是可以辨认出所刻大多是墓主的形象。在一些祠堂的残基上还能看到用努比亚文字刻的铭文或题记。

现状
苏丹政府从上一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对这些金字塔进行研究和保护,但炽烈的阳光、昼夜的大幅度温差、强风、流沙和飞沙几乎无时不在威胁着这些二千年高龄的古物,人为的破坏也没有断绝,它们的前途实在令人担忧。

旅游日记

离开“纳加”,40公里,回到那个岔路口,去探访库施王国的另一处遗址区“博尔戈尔山和纳巴塔”,这里2003年已经成为苏丹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岔路口过后有45公里的路程,路很差,走了1个多小时,这里已经是沙漠了,满眼的黄沙,司机指向前方的沙丘,说那里就是博尔戈尔山。
很快,我们来到沙丘下,这里显得有几分热闹,一队排列整齐的骆驼队在远处,他们站在骆驼背上向我们挥手,兜揽生意。我们并没有理会他们,直接步行走上沙丘。
博尔戈尔山只是一座一百多米高的沙漠中孤山,早在公元前15世纪,一度征服了努比亚的埃及人就将此山称之为“纯山”,是其南部边界的地标。在努比亚人的心目中,博尔戈尔更是一座圣山,库施王国的北部都城和祭祀中心纳巴特就建在山下。在孤峰的顶上还保存着库施法老塔哈卡(公元前690-前664年在位)一座建筑的遗迹。
这里有几十座金字塔,都是库施王国的法老们在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比,这里的金字塔就显得矮小多了,高度也就在10-30多米之间,塔大都是平顶的,而且相互间距离也很近,金字塔都用砂岩建造,里边都用沙子和碎石填充,塔前大都有一处走廊似的甬道,这是祠堂,里面大多都有浮雕和壁画。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风霜,已使他们表面风化,部分倾塌,露出里面的沙石。
这些金字塔的结构、大小都差不太多,我们没有向更深处走。和埃及的金字塔相比,这里的观赏价值要差一些,也缺少震撼力,更多的意义在于考古。
我们驱车回到喀土穆。
游览了这两个遗址,用去了13个小时的时间,很辛苦的一天。希望劳累能让我睡个好觉,哪怕那轰鸣作响的窗式空调!

中外经典视屏库下载
中外经典视屏库 分库目录
中外经典视频库展厅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