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景区 > 湖南5A-4A旅游景区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2019湖南导游词 南岳衡山_超清.mp4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中国南岳衡山大型佛教音乐会 第1集.mp4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中国南岳衡山大型佛教音乐会 第2集.mp4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中国名胜古迹 南岳衡山_超清.mp4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五岳:南岳衡山.mp4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南岳衡山旅游介绍.mp4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宣传片-南岳衡山.mp4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 道教圣地-南岳衡山.mp4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CCTV】地理中国 衡山脚下的“仙洞”(上、下) 衡山脚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CCTV】地理中国 衡山脚下的“仙洞”(上、下) 衡山脚

 

中国 湖南 2. 衡山旅游区 国家5A旅游景区简介

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主体部分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
1982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文名称 衡山 
英文名称 Mount Heng 
别 称南岳、寿岳、南山 
所属山系 衡山山脉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东部中间,湘江西岸 
走 向 东北-西南 长 度 38千米(主体部分) 宽 度 17千米(主体部分)
 起 点 回雁峰 终 点 岳麓山 主 峰祝融峰(最高峰,海拔1300.2米) 
占地面积 640平方千米(主体部分) 
著名景点南岳大庙、藏经殿、方广寺等 
机 场 南部60公里处有衡阳南岳机场 
主要山峰 祝融、天柱、回雁、石廪、紫盖

自然地理

区域范围
衡山主体部分位于中国湖南省偏东南部,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南面是衡阳盆地,东面是湘中盆地。 

地质特点

●山体组成
衡山以一块大花岗岩岩石为基础,由于表层沉积遭到冲刷和强烈剥蚀,花岗岩有较大面积的出露。岩内穿插有伟晶花岗岩,石英岩脉很多,宽狭变化较大,宽的可达40厘米,这些岩脉对于花岗岩的风化有加速作用。基岩的上覆红壤中含有大量石英沙粒,证明是由花岗岩风化来的。包围在花岗岩外围的岩石分3类,志留奥陶纪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泥盆纪沙岩及页岩,第三纪红色砂岩及页岩。以性质而论,砾状石英岩最硬,紫色页岩最软,在同期岩层上表现为不同之地形。由于气象气候的关系,流水、风、热等风化、剥蚀作用,形成了现代衡山的奇特景观。
衡山岩体东北部为第一次侵入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西南部为第二次侵入的白石峰二云母花岗岩。前者分布于南岳镇一祝融峰一线的东侧,出露面积217平方千米,同位素年龄值12318.7万年,属燕山早期侵入体。按其岩性、岩石结构及出露部位,可划为两个岩性带即祝融峰一带的片麻状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另有少量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后者分布于望峰一白石峰的西侧,出露面积为233平方千米,同位素年龄值8012.1万年,属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体。岩体东侧与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呈侵入接触,接触面清楚,倾角25°一80°,岩体南侧、西侧与冷家溪群接触,形成混合岩带。岩体可分为二部分,主体部分的二云母花岗岩,边缘部分的混合岩带宽岩石暗灰色、灰色、灰白色,多具片状、片麻状构造,出产钾长石、钠长石、高岭土。

●山体演化
衡山的古地形与整个湖南省的地形发育是分不开的。从志留纪、奥陶纪起一直到侏罗纪末,湖南的东部为古华夏大陆,西部和北部为古江南大陆,中部和南部为一大海湾。海水为喜马拉雅山大内斜经广西侵人湖南,最北可达长沙。湾内的海水,时进时退,时深时浅,衡山正处于海水进退的大道上。
侏罗纪以后,湖南的海湾随着整个亚洲大陆的掀起而成为陆地,迄今没再受海侵。在衡山从海成陆的过程中,其地形发展过程也很复杂。寒武纪以前,衡山的地形情况,因为没有地层记录,不得而知。
寒武纪时,黄汲清先生认为是“寒武纪海”的一部分,当然不是陆地,更不像现在。志留、奥陶纪时仍旧是海。海水从西南侵入,经衡阳、衡山、湘潭一直到长沙。那时衡山是海底的一部分。海中沉积岩有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现代衡山的构成,一部分也借助于这些岩石。到了志留纪之末,湖南受到喀里多民安地壳运动的影响,志留纪海露出水面,接受侵蚀。中泥盆纪初期,衡山及湖南部分地面已被侵蚀为平缓的低地。
中泥盆纪时,海水又从喜马拉雅山而侵,海面很广,衡山又沉入海底,沉积岩石以砂岩和页岩为主。现在衡山东北部还保存有这类岩石,成了海拔300一400米的丘陵。到下石炭纪时,海水从西南部猛烈侵入但较浅,也沉积了一些砂岩和页岩。当时地有升降,时而出露梅面,长着森林,成为现在的侧水煤系,衡山附近尚有保留。
石炭纪末二迭纪初,海水加深,衡山位于深海之边缘。当时沉积的岩石衡山附近尚存,但区域内没有发现。二迭纪中期以后,湖南发生地壳运动——即东湖运动,使二迭纪海成陆,衡山露出地面,接受侵蚀。因为衡山当时处在深海之边缘,石灰岩沉积不大,容易消灭。
继中二迭纪侵蚀作用以后,湘资二水流域又变成浅海,衡山常被海水淹没。其后地面缓缓上升,造成广大滨海平原,衡山成为一部分。平原上普遍长着森林,为现在的计岭煤系,在衡山附近也有发现。这个平原也常被海水淹没。三迭纪末,湖南发生造山运动—良口运动,三迭海又成陆,而接受较大侵蚀。
侏罗纪是湖南翻天复地的一纪。衡山地盘随着整个亚洲地面掀起(燕山运动第一幕),以后不再受到海水的侵蚀,是一个基本的转变。湖南整个地势也由前期的东北高于西南,变为西南高于东北,而且发生造山运动,造成了很多高山和盆地。不过那时的衡山还是盆地,内外都有森林,成为现在的石门石煤系。
白垩纪末,造山运动复起(第二幕),衡山花岗岩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侵入。今衡山以这一部分为主体,现裸露面积较广,北到三座桥、南到乌石铺、西到国清神王山、东延至茶陵边境,面积约15000平方千米。这块侵入体,使白奎纪末以前的地层大受捣乱,地面隆起,成为育隆山地。这就是衡山的前身,那时横跨湘江两岸(湘江那时还不存在),面积广、山势伟雄。高山经不起长期侵蚀,从白至纪末到第三纪初,已被侵蚀为准平原,并且地盘稍稍下降,成为一个大内陆湖。第三纪初期的红色岩系便沉积在这湖泊里。初期的衡山从此不见,但并没有消灭。到第三纪末由喜山运动引起衡阳运动时花岗岩发生断层隆起。从樟木市经过南岳市到福田铺之间的冲断层,大约此时发生无疑。
第四纪以来,衡山山体仍在不断上升,使其山势更加雄伟。衡山花岗岩体在亚热带气候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厚层花岗岩红色风化壳。 

●土壤构成
衡山土壤的垂直分布是表层植被土(稍含腐殖质,适于先锋植物生长,但很薄,且越向山顶,这一层越薄)表土以下是黄棕壤,再下是黄壤,最底层是红壤。土壤中富含碎石英砂粒。
海拔210米以下的山麓丘陵地带,居民点附近地带,主要土壤是红壤及水稻土;海拔210-780米之间的山腰地带,主要是红壤黄棕壤及水稻土;海拔780-1110米之间的亚山顶地带,主要是黄棕壤;海拔1110-1290米的山顶草甸土带,也杂有黄棕壤。总之,从山麓到山顶土壤的分布规律为红壤一黄棕壤一草甸土。 

地貌特征

●总体概览
衡山在几亿余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中,经受了各种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今日的以峰林状花岗岩断块孤立中山的地貌特点。南岳区范围内,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的山峰20座,海拔500-1000米高的山峰17座。众多的山峰聚集在不到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构成了群峰突起的峰林状山体景观,凡超过1000米高的山峰均是燕山期花岗岩呈岩基岩株状产出,经内外营力长期塑造的结果。这群“南天柱石”耸立于海拔不到100米的湘中地区,显出山更高、坡更陡、谷更深。南岳总体坡度多在30°-40°之间,在报信岭一带,其相对高度竟达700-900米。南岳衡山山体的主要部分为侵蚀一剥蚀地貌,南岳衡山主体周围的丘陵地带剥蚀一侵蚀地貌,沿河及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口处为侵蚀一堆积地貌。

●分区论述
今衡山,人们习惯上分之为前山(东侧)和后山(西侧)两部分,地形上两部分也各具特征。前山多断层崖。衡山东侧是一条北东至南西方向的大断层。断层地形十分显著。这从前山众多的平行山脊与三角面悬谷以及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等方面得到证明。
前山断层崖上多发育顺向河。其河谷都具狭隘而深刻的V形,河床笔直,坡度陡峻河谷内无泛滥平原,显示出青年期河谷景象。此外断层崖面上有甚多无河流的缺口呈扇状,故可称扇状缺口,长度比河谷短,缺口较谷口狭。辖神坳、止观桥、黄庭观、米晓桥等处的扇状缺口之间有类似方肩存在,为块体山地发育过程中的初期地形。在辖神坳南方大都已经破坏。石嘴的高度比以北的低,唯扇状缺口的面积较大。观冲、杀马冲等地的扇状缺口,在地形上拟已达到了扇形湾期。可见前山断层崖南部的侵蚀程度比北部深刻。从岩石性质来说,北部与南部并无二致。按前山一般的地势北部比南部略高,从祝融到紫盖,高度相差300米,往南到询峻峰,高度又差300米,愈南愈低,似系由于当初断层作用所致;另外,南北侵蚀基面有差别,南部距湘江很近,北部则较远。
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内,散布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块,最大的直径可达2米,断层以东没有发现,疑此是第四纪冰河泥砾;以东没有,故认为是本地的风化物。衡山花岗岩小型构造发育,节理发达,可帮助风化作用,主要是剥脱作用。在上封寺附近,有的劈为孤立的石块,其上部尚与整个山地相连,成为危崖险石表面。已剥光,层层脱落,每层3-4厘米。这种风化现象验显示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内花岗石块,系风化产物。
前山多悬谷,其成因据赖开氏的研究,主要由于石嘴的存在,冰川作用,河流复活及断层作用。前山的悬崖区域内悬谷东西两边都是属于相同的花岗岩,没有构成石嘴的条件存在,也没有发现冰川痕迹。因此可以断定是由断层作用可致。
登祝融峰向西北望,见后山景致与前山大相径庭,后山的主要特征为单面山。后山花岗岩的外围,被水成岩层所包围,向外倾斜为50°-60°,发育成单面山与猪背山。后山的水成岩砾系包括红色岩系的砂砾岩、砂岩和页岩,志留奥陶纪的石英岩和千枚岩等,多成单面山,因为,他们抗风化力较弱(石英则较强,各地互有差别)。

气候特征

●气温
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山麓为26.3℃,山顶为21.5℃;各月气温平均日较差山麓为12.3℃,山顶为6.1℃;年均气温山麓为17.5℃,山顶为11.29℃;1月气温最低,山麓为2.2℃,山顶为0.1℃;7月气温最高,山麓为25.8℃,山顶为21.6℃;气温直减率南坡为0.54℃/100米,北坡为0.48℃/100米。

●降水
衡山山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45.8毫米,衡山所在地南岳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40毫米。衡山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南北坡有明显差异。从山脚到山顶,南坡平均每上升100米降水量递增59.1毫米,北坡递增42.8毫米。南岳衡山降水量春夏季多而秋冬季较少。南岳衡山空气湿度大,冬季降雪、积雪现象比同纬度偏多。全年降雪、积雪日均数多于北京。每年从12月至第二年2月,降雪机会多,积雪时间较长。

●环流
衡山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多东南风或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或北风,春秋两季风向转换。在山谷地带,有明显的山谷风出现。

水文情况
衡山水系发育成放射状,从较少面积上看,各河近于互相平衡,且坡度较为一致。包围于育隆构造花岗岩体处围的古生代岩层以志留奥陶纪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泥盆纪的砂岩和页岩为主,下石炭纪的石灰岩次之,地层大致向外围倾斜,水系适应此构造及地形斜坡,皆发育成顺向河。二坡自然地理要素有差异,所有河流又分为前山顺向河与后山顺向河两大类。
前山有樟木港、白罗港、龙隐沟等25条河流向东、东南、东北3个方向放射,流致下降地块上即山麓地带,则互相劫夺,归并为5、6条,流入湘江干流,其中以南方的龙隐沟与北方的双烟河为最大,都从西北向东南流,
后山河流顺地层发育,多是顺向,共23条。它们垂直于山体顺着岩层和地形斜坡向西、西北、西南3个方向放射,而后分合于蒸水、涓水之南河。蒸水干流呈北西北一南东南向在衡阳汇入湘江,涓水呈西南一东北向流入湘江。
衡山是湘中地势最高之处,且降水丰沛,前后山河流常年水流主要靠雨水补给,特点是水量丰富,夏汛冬干的季风型山地河流。水情变化较剧,季节变化大,尤以梅雨期洪水最大;冬季河流枯落,靠地下水补给,出现低水位现象。4-7月为涨水阶段,山顶7-8月降雨少、蒸发小,相对成为低水期,并不是低水位,低水位出现在12-1月。区内气候温暖,相对湿度大,降水大于蒸发。由于坡徒分化强,加上地面风化较强,植被较好,雨水下渗力强,地下水丰富。由于风化、构造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顺隙流动,泉水口很多。

主要山峰

祝融峰
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是我国纪念人文祖先祝融氏的山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由于常年烟云的烘托和群峰的叠衬,加之它矗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为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
登上“天阶”可直达祝融峰顶祝融殿,祝融殿是为纪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隋以前即有建筑,最早为司天霍王庙,后庙迁到山下,(即南岳庙前身),又更名天尺庵,明代为开云祠,至清乾隆年间才改名为祝融殿。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上盖着70厘米长,30厘米宽,重15千克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保存有数十块宋朝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的铁瓦。 

天柱峰
天柱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海拔1061米,位于南岳镇延寿村境内。从山下仰望群峰,有高峰扑入眼帘,其上又有两个峰顶,如双柱插天。因奇峰挺拔,形似一柱,有撑天立地之感,故名天柱峰。《九域志》载: “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也。”峰顶圆形小平台上筑八角垂檐亭阁,高4米,二层四门,花岗岩砌成,为观火警的瞭望塔。塔下石壁上阴刻楷书“南天柱石” 四字。 

回雁峰
回雁峰居800里衡山72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海拔96.8米,总面积6.32公顷,座落于衡阳市雁峰区湘江之滨,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峰名传说有二,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二曰: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古城衡阳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称。南岳第一峰含义有二,其一就地理位置来讲,它是南岳72峰从南到北的首峰,与祝融、天柱、岳麓诸峰同负盛名;其二南岳“香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南岳进香自第一峰开始之说。千年古刹雁峰寺座落于回雁峰上,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历代高僧曾在此传经布道,传说“寿佛”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寺内设有“寿佛殿”,是南岳称为“寿岳”的重要佐证。

石廪峰
石廪峰,俗称雷钵底,或叫大岭。其东侧的石壁上,有两个斜突的峰尖,从下面望去,像高耸云天的大米仓。于是,围绕这个特征的传说就产生了。有的说,这两个石峰不但长得像米仓,而且还有两扇门,门边立着石像,关着的一扇清清楚楚地挂着锁。每到暴风雷雨之夜,山下人会听到关门闭户的声音。这两扇门,平常一扇打开,一扇闭合。每当仓门全部关闭,就预示着大地的丰收;而当全部打开,就会带来饥荒。有的说,石仓里有的不只是粮食,而且还有蜜。古籍记载,峰上名胜古迹很多,如玉清观、陈真人炼丹台、鬼栽石、雷泓、风穴、诵经坛、浴丹泉等。现在还存留着的,只有雷公井(雷泓)了。《舆地纪胜》卷55衡州:石廪峰“在南岳,其峰耸峙如仓廪”。《清一统志·衡阳府一》:石廪峰“形如仓廪,有二户,一开一阖”。

紫盖峰
紫盖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每见有双白鹤徊翔其上。”《舆地纪胜》卷55衡州:紫盖峰“在南岳。有紫霞笼罩之状,其形如盖”。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如拱揖之状,独紫盖一峰,面南挺立。杜甫《望岳》诗:“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岳麓山
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尾峰,海拔300.8米,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山下有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13年,衡山区域内已记录高等植物266科、973属、2149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植物共计48科、101属、152种,蕨类植物35科、71属、221种(含种下等级),种子植物1776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801属、183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共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金钱松、篦子三尖杉、大叶榉香樟、闽楠、绒毛皂荚、红椿、喜树、香果树、花榈木、野大豆、金荞麦、中华结缕草共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的有金兰、独花兰等兰科植物21种;残遗植物有绒毛皂荚、钟萼木、篦子三尖杉等;在调查过程中,不但发现采集了既有资料从未记载产南岳衡山的植物类群,如五列木、袋果草、竹节参等,而且发现了老鸦瓣、药百合、小鸢尾、湖南黄岑等湖南稀见种;该区还有10多种植物的模式产地:南岳金丝桃、衡山荚蒾、湖南泡果荠、无髯猕猴桃、腺枝葡萄、窄花柳叶箬、毛柄金腰、南岳箬竹、南岳凤丫蕨、南岳蹄盖蕨等。

动物资源
衡山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正在逐年增加,区域内有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至2017年,区域内共计有64科、186种动物,其中哺乳动物33种,鸟类104种,两栖类49种。已记载的昆虫有183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保护种有黄腹角雉,二级保护种有灰胸竹鸡、红腹锦鸡、林麝、大灵猫、穿山甲等21种;还有湖南重点保护动物34种。

南岳起源
“南岳”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慎到所著《慎子外篇》:“(舜)遂南巡,五月至于南岳;又西巡,八月至于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于北岳。其礼皆如宗。归,反舍于外,次三日斋,亲告于祖祢,用特。命有司告郡庙、社稷及折内名山大川,而后听朝”,此处出现的“南岳”,与东岳、西岳、北岳并立,是帝王巡狩的对象。且这里列举“四岳”,“南岳”是“四岳”之一。由“南巡……至于南岳,又西巡……至于西岳,又北巡……至于北岳”可知,此时的“四岳”是按“帝”所在国中的东、南、西、北的方位所区分划定的。后期出现的“五岳”之说当是在这“东、南、西、北四岳”基础上加了一个中间的方位一一中岳。尽管后期有如“五色”、“五行”之说等诸多解释“五岳”之“五”的由来,这“五方”之说却可以认为是其肇始或主因。
“四岳”或“五岳”之岳”在古即岳”,其义在今人字典中释为“高峻的大山”,在古人词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为:“岳:东仿、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此处“岳”特指“五岳”,除明确“五岳”之具体所指外,还告诉我们“岳”是王者“巡狩所至”,即巡狩的对象。在孔颖达的《春秋正义》中还可见:《释山》云:河南华、河东、河北恒、江南衡。“李巡日:华西岳华山也;东岳泰山也;恒,北岳恒山也;衡,南岳衡山也。“《释例土地名》云:东岳,泰山,奉高县泰山也;南岳长沙湘南山也;西岳弘农华阴县西南华山也;北岳中山曲阳县西北恒山也。“郭扑注恒山名常山,辟汉文帝讳耳。
《尔雅》于《释山》发首言此四山,明其即是四岳,故注者皆以岳解之且诸书、史、传、纤讳皆以、衡、华、恒为四岳,四岳必是此四山也。《释山》又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泰、衡霍二文不同者,此二岳者皆一山而二名也。“由上可知,古人之“岳”,即是“山”,且是有特指的、分布于国土之四方的名山。“岳”是古之帝王巡狩的位于国土之内东、南、西、北四方或是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山”。《说文》云:“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也。”与今人之“岳”释为“高峻的大山”同义。又有应邵《风俗通》云:“岳者,桷考功德点涉也。然则四方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桷考诸侯功德而点涉之,故谓之岳。”《白虎通》中见:“岳者何?桷也,桷考功德也。”又在《尚书正义》中见:岳者,四方之大山,今王朝大臣皆号称四岳,是与羲、和所掌其事为一。以此知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也。又解谓之岳者以其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云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是四方诸侯分属四岳也。由此可见,“岳”或可指掌四方之官,或可指在四方之岳对诸侯进行考核点涉之事,然都是由四方大山引申而来。
“南岳”是国土治域内南方的大山,在历史上或是“四岳”之一,或是后之“五岳”之一,同其他三岳或四岳一起,最初是古代政治地理的范畴,是中原民族以其视角确定的政治国土边界气。

中外经典视屏库下载
中外经典视屏库 分库目录
中外经典视频库展厅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