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国家4A级风景区 湖南长沙靖港古镇 形象宣传片.mp4 |
62.国家4A级风景区 湖南长沙靖港古镇 无人机航拍_超清.mp4 |
62.国家4A级风景区 湖南长沙靖港古镇 无人机航拍超清_1.mp4 |
62.国家4A级风景区 湖南长沙靖港古镇 航拍美丽中国小镇.mp4 |
62.国家4A级风景区 湖南长沙靖港古镇 走一遭_超清.mp4 |
62.国家4A级风景区 湖南长沙靖港古镇——2017看中国湖南行.mp4 |
62.国家4A级风景区 湖南长沙靖港古镇《Still City 靖港古镇》 靖港古名「沩港」.mp4 |
62.国家4A级风景区 湖南长沙靖港古镇《大美长沙》航拍之靖港古镇 花样青春_超清.mp4 |
62 国家4A级风景区 湖南长沙靖港古镇简介
靖港古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西北,东濒湘江,与铜官镇隔江相望,南临老沩水,西与格塘接壤,北面毗邻乔口镇。
靖港古镇坐落于湘江西岸,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
中文名称 靖港古镇
外文名称 Jinggang Ancient Town
地理位置 长沙市望城区靖港古镇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占地面积 30公里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级别 AAAA级
门票价格 74.00元
著名景点 陨石馆 著名景点 军舰展示基地 曾国藩靖港水战遗址 恐龙化石馆 八元堂(宁乡会馆) 展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湖南省长沙市
建议游玩时长 0.5-1天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学生证门票 40.00元
历史沿革
靖港镇,是湖南有名的历史文化村镇,2011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曾有“小汉口”之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区所辖乡镇。靖港扼湘江逆上长沙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一统志》说:“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本县新康乡、格塘乡与乔口镇相邻,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古镇历史的厚重源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靖港已有上千年历史。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李靖,字药师,唐朝军事家。他少时即研读兵书,受大人赏识。后随李世民征战、屡立战功,官至兵部尚书。他才兼文武,长于料敌,用兵果断。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部扰唐,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受阻。此时,年已六十有三,且告老在家休养的李靖闻讯,即主动向太宗请命,率部进入吐谷浑。他以远程奔袭战,彻底击败吐谷浑。此战以“李靖攻吐谷浑之战”之名,被中外军事辞典收录。唐代开国之初,李靖曾奉唐高祖之命,领军击败萧铣平定江南,并镇守长沙湘江一带。他的兵营驻扎在沩水港口。李靖治军有方,对部下又要求严格,因此李靖的军队纪律严明,很受老百姓爱戴。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人们一直很怀念他,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改名为“靖港”。
史料记载
这些并非空穴来风,都有史料作证:
明朝的《一统志》说:“唐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
清朝同治年间的《长沙县治》也说:“唐李靖驻兵于此,秋毫无犯,百姓德之,名曰靖港,以志不忘。”
靖港的老百姓为感佩李靖的功德,特在靖港镇李靖祠以祀,旧有戏台,其对联是这样写的:
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
唱大江东去,九天烟云,好凭弦管吹开。
靖港镇还是湖南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太平军大败清军的场景依稀可寻。
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初九(3月7日)太平军征湘军占领靖港,四月初二(4月28日),石贞祥率征湘军大败曾国藩水师于靖港。曾国藩在靖港对岸铜官渚愤而投江,被人救上。湘军水师彭玉麟、陆师塔齐布等合力攻击太平军,四月初八(5月4日)太平军自靖港退守岳州。
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想起和说起靖港古镇曾经的辉煌,毕竟那些繁华的日子在老人心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曾经让他们心里有着很重的优越感。
是啊,也难怪他们会如此地习惯怀念,靖港的辉煌是其他村镇无法企及、望尘莫及的。那时的靖港码头热闹非凡。老街人多是生意人,他们把自己的小门面打理得格外有序。贸易的兴盛也使得当时的靖港出了很多富商。老街人做生意很讲信用,于是这里的富人多半就成了信誉的化身,所以不像别地“富人富,穷人骂”。相反,这的富人诚实本分,很受人尊敬。大概这也是老街的一大特色吧!
新中国建立后,镇上最有名气的当数望江楼布鞋厂了。望江楼的布鞋虽然造型质朴,但穿着特舒服,而且结实耐穿,很受欢迎。其诚信经营也是出了名的。据说,当时鞋厂的一个公务员去上海出差。他在街头看到许多人在排着长队买鞋,于是也加入了队伍之中。买了之后他也没认真看,满以为是时髦的上海货。当他回到家,打开包认真看时惊呆了,因为这鞋就是自己厂里生产的。望江楼没打过什么广告,但靠着信誉二字,就赢得了市场。这个例子成为镇上众多铺子发家的一个缩影,当然也可作为现代商业经营的榜样!靖港的商铺很有名,米铺、陶瓷铺、印染铺、修理铺……各种铺面比较齐全,铺面不大,却内容齐全,用的多是祖上传下的手艺,所以格外有古韵。
表面上看,靖港古镇的衰落是在1957年沩水河改道,沩水河由新康(乡)注入湘江后,实质上却是后来公路开始取代水运。于是,靖港的繁华地位就渐渐逊色了,码头没有了以前挥汗如雨搬货物的繁忙,街上也再没了人头蹿动的热闹。走在古旧坚实的石板路上,听见的是单调的几声敲击石板的声音,店铺前也少有人来光顾。老街人生来奈不住寂寞,年轻些的全出外打工做生意,或者举家搬迁了。留下了一些留恋故土的老人家和一些坍塌衰败的老屋在艰难撑着这个古街的命。
湖南作家邓建华先生在他的《望城文化视点·且留古镇说昨天》中也说:
伫立长堤,倾听江涛拍岸,心灵与身后曾有“小汉口”之称的古镇一起震颤,一起感受那江、那河、那庙宇、那古街、那悠渡、那清清脆脆圆圆润润的叫卖声……在望城,文化积淀最厚重的古镇靖港,用沧桑的面孔迎来新世纪的曙光。
不知道唐代名将李靖是怎样一位横刀立马的人物?是否真的在这过去叫芦江的地方,驻过兵、扎过寨?是否真的是因为他军纪严明,百姓拥戴,才将这个小镇改名靖港……但在风云变幻的磋砣岁月,背负世俗与灾难重荷的靖港人,对此坚信不疑,代代传颂。在南岸堤飘送过来的清凉的二胡声里,许多老镇人仍然在述说靖港昔日的韵致。由南向北流的湘江与自西而东淌的沩水,紧紧依拥。傍水而生的三角洲地带上的古镇靖港,在水运唱主角的年代里,理所当然地占尽舟楫之利,上宁乡、去长沙、发湘潭、下岳阳,往返湘阴、益阳、安乡等地的船只帆影不绝,湘米、淮盐、花生、园茶、蚕豆、禽蛋、绸布、棕麻等据此集散,商贾云集,店铺相连,绿女红男,穿梭不绝。紫云宫戏台,最是个牵魂的去所,那副台联,仍然有人倒背如流:“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唱大江东去,九天烟雾,好凭管弦吹开”。从紫云宫到杨泗庙,是曲折迂回的麻石路,因沩水湍急而下,留下一截半边街,形成独特景致。
光绪年间,靖港曾设“湘鄂洋棚子”,先后为英商太古、怡和公司、日商日清公司代售轮船过境船票和接送客货。安化茶商梁啸岚租赁小火轮船,开通靖港至长沙的航班。宁乡的“乌舡子”在沩水、湘江出尽风头,“船到靖港口,有风也不走”,平日近千艘船只牵挂在麻石栏杆硬朗的手臂或依依垂柳腰上,女人们或在船头升起炊烟,或掏出针线篓子边晒太阳边缝缝补补。小孩子三五成群打打闹闹,或为水上一只不明漂浮物的打捞各显其能。那一支青篙能逼开一条莽阔江河的汉子,或许此刻正在粮行米号、钱庄当铺磨蹭生意,或在烟馆窑班、茶楼酒肆混迹于豪绅、富商之中,吆三喝四,硬充大爷。一个临水而建的戏台,还没来得及装点脂粉,却被日本人的枪炮之声喊成了缄默的古迹,屈成如今古镇人之瓜棚李下。到了国民党统治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的靖港,已经远远撇开了一犁风雨阵阵野谣的乡村,俨然经风见世,不同凡响。
当然,好地方更难免有刀兵相见的血腥记忆,也很难不有水火相扰之惊慌。咸丰四年,湘军与太平军昏天黑地一战,血染湘沩,湘军统帅尽失威颜,靖港团练中炮身亡;民国七年,数百名假“护国军”窜至靖港强行索饷,抢财夺物;民国十二年,军阀赵恒锡、蔡钜献火拼,分别在铜官、靖港驻扎,隔江对峙,骚扰月余;一九四四年,日本兵进犯靖港,无恶不作;同治元年,水盈三尺,饿殍见野;一九三二年,狂风大作,风急浪高,湘江河段五十艘船只悉数被吞……
解放后,人民政府虑及百姓安危,防洪保安,筑堤围垸,拦河建坝,改道沩水,加之陆路交通日趋便利,天然水运甘当配角,良港优势渐失,古镇便少了些喧哗,多了些寂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镇上国营、集体企业一片兴旺。“望江楼”布鞋踏遍海内外,曾在靖港指挥过抗日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政委王首道题写的厂名至今仍留在这个古镇上,记载着小镇有过的辉煌。王首道同志的夫人曾办过公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于一九三○年曾经临近迁驻的靖港半边街,个体私营企业也一度红火。如今一条崭新的大道横贯大众垸,古镇被人流车流冷落一旁。许多人感叹靖港太老了,老得无法昂首挺胸地与新兴的小城镇媲美了。为作历史村镇调研,我在空洞的八街四巷七码头的麻石街面上走过,老是在想,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未必有半边街前这哑河水清亮?古镇一旁仍然骨络分明的木架房和摆放其中木屐、油伞、竹笠、瓜瓢仍在苦诉着怎样的片断和故事?那些历史上小有名气的人物是否到过这依然存在的风水无边的宏泰房?那久负盛名的靖港香干、火焙鱼和家家户户会制作、人人能放飞的形态各异的风筝又是否能让我们感悟到什么?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为后人留下一个解说昨天的空间,恐怕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
主要景点
毛主席手迹馆
毛主席手迹展览馆,这里收藏了大量的毛主席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俗话说,字如其人,毛泽东的书法龙蛇飞舞,大气磅礴,豪放酣畅,因为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因此自成一体,称为“毛体”。我们馆还珍藏了毛主席的几件代表作,如《沁园春·长沙》、《清平乐·六盘山》等。
本馆不仅收集到了毛泽东、郭沫若、周恩来、胡乔木等书法大家的书画真迹,收集到了贺龙、朱德、彭德怀等30多位不以书法闻名的先辈们极其珍贵的书法手迹,有的甚至是平生唯一流传墨迹,使我们不仅可以品味、欣赏先辈的书法艺术,还可以在领略书艺的同时,缅怀先辈的人格魅力和传奇人生。
族谱陈列馆
邦国有史,州县有传,事故有典,氏族有谱,构成了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灿烂的历史。
族谱是记载氏族世系的文书,蕴藏着大量的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人物传记、系统制度以及地方资料。靖港地区有众多姓氏,生于斯,长于斯,少数世居本土。元末明初,湖南几经战乱,喋血千里,遍地荒芜,人口大减。于是便有外籍大量移民过来。众姓族丁为开拓靖港,自古到今,绳绳继继。在各安危静乱时期,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靖港族谱陈列馆,集中展示靖港地区139个姓氏的源流、派语(字辈)、迁徙情况。在古镇的族谱陈列馆,集中展示靖港地区139个姓氏的源流、派语(字辈)、迁徙情况。
江南民俗文物馆
江南民俗文物馆,由花轿馆、千尊古神殿、珍藏馆三个小馆组成。馆藏以明清民俗文物为主,可上溯至五代唐朝,总计上万件。民俗文物多为古代百姓喜庆、祭祀等大型活动中的常见物品,花轿、面具、佛像、各类珍稀文物,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先民生活场景,集中反应出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风俗。
千尊古神殿,古神殿里陈列了36尊非常古老的石神像和很多小神像,在其他庙宇看到的都是金光闪闪的菩萨,一般都是用木头、泥巴等做成的,再涂以金铜粉,而我们古神殿里所陈列的都是上百上千年的老石像了,具有原生态美,所谓:“姜是老的辣,参是老的补,妖是老的精,那么神就是老的灵了”。诚信拜谒,心想事成。
花轿馆及珍藏馆,陈列着宋朝皇帝赵构赐给礼部尚书邓三凤的生日礼物,有900多年的历史了,相当于现在国家主席送给外交部长的礼物。馆中还陈列着文房四宝(宣纸、徽墨、端砚、湖笔)、铜镜、面具、花床、三寸金莲、花轿、凤冠等文物,底蕴深厚,值得深品。
恐龙化石馆
恐龙化石馆里陈列着从云南的禄丰县运过来的恐龙化石,称为禄丰龙,它身长八米,体型庞大,颈部较长,但头比较小,属于植食性恐龙。恐龙化石包罗云南孺丰龙化石、贵州龙化石、初龙化石、恐龙蛋化石等。其他生物化石有三叶虫化石、珊瑚化石、鹦鹉螺化石等,总计数百件。从地质学角度展现太古期间生物和地舆变迁,带给人聪慧的启发。
陨石馆
陨石馆位于古镇保安街,展馆有一千多平米,一楼展览陨石,二楼展览古代青花瓷。陨石被称为:“天外来客”,是指来自地球以外的一些小行星脱离自己的运行轨道,受到地球吸引力影响,经过大气层没有燃烧完掉落到地球的石头,通俗而言就是平时看到的流星掉在地球上。陨石根据自身成分的不同可划分为: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发现于我国吉林省,被称为“吉林一号”,重1770千克。最大的铁陨石发现于纳米比亚,称为“戈巴”,重达60吨。在陨石馆大厅的中间,是由各式各样的石头拼凑起来的,被誉为“满汉全席”的石制美味盛宴。“满汉全席”是我国清朝一种具有浓郁名族特色的巨星宴席,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满汉全席”上一般有一百零八道菜,其中南菜五十四道,北菜五十四道,分三天吃完。
曾国藩行营
曾国藩行营位于芦江南岸,古镇半边街对面,是为了纪念一个半世纪以前的“靖港水战”。靖港水战是清末名臣曾国藩人生的转折点,古战船、排列的士兵、议事厅以及曾国藩生平、思想、书法等,均能在行营馆中找到。
靖港在历史上不仅有着独特的经济地位,而且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历史上就曾发生许多为争夺这一战略要地的战争,这里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就属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与太平军在此交战的靖港水战了。清咸丰四年(1854年)4月下旬,太平军将领石祥贞(西征军翼王石达开之兄)、林绍璋率领太平军从岳州也就是今天的岳阳南下,占领靖港,在这里修筑炮台,驻兵巩固,作为长沙的外围据点。同时林绍璋还分兵进攻宁乡、湘潭,对长沙形成包围之势。当时担任湖南团练大臣的湘军统帅曾国藩为了抢夺靖港这一战略要地,解除腹背受敌的困境,亲自率军进攻靖港,两军展开了昏天黑地的混战。太平军攻势凌厉,湘军在洪家洲全军覆没。作为文官的曾国藩,这是他首次带兵作战,想起当时的信誓旦旦,他羞愧难当,威颜扫地,悲愤中两次投水自尽,都被部属救起。后来湘军水师彭玉麟、陆师塔齐布等部闻讯及时前来救援,合力击败了太平军,太平军被迫退出靖港,退守到了岳阳。后来,曾国藩以“屡败屡战”的顽强,率领湘军讨伐征战,最终攻克天京,横扫太平军,赢得了天下“无湘不成军”的美誉。可以说,靖港水战也是曾国藩波澜壮阔的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靖港国防教育基地
这里,李靖曾讨伐萧铣,稳定了大唐帝国南疆主权;这里,曾国藩曾试图跳水自尽,展现了吃得苦、霸得蛮的湖湘精神。英雄的血迹已为湘江冲刷而去,故事的传颂也越来越微弱,后来之人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历史却总是如此,在波澜不惊之处突然冒出万丈狂潮,继而又逐渐湮灭,沉寂。和平年代,所不能忽略的正是历史的这种规律,靖港,作为历史多次重演悲壮的地方,必然要担当起这样一个重要的责任。曾服役于南海舰队的021型导弹快艇现泊于芦江之畔,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国防教育基地,为靖港军事重镇的历史地位再添一笔。
杨泗庙
亦称“杨泗将军庙”。祀南宋农民起义首领杨幺。建炎四年(1130)从钟相起义,在首领中年龄最幼而故名。钟相牺牲后,与夏诚、周伦等建大寨于子母城。被推为总首领,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有众二十万。兵农相兼,陆耕水战。势力东起岳阳,西到鼎、澧、北抵公安,南到长沙界内,屡破宋军。绍兴五年因被叛徒黄佐、杨钦出卖,投水未死,被擒牺牲。因杨幺屡行“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很受人们尊敬,并立庙祀奉。为了避讳朝廷敬仰农民起义首领,并按照首领中年幼排行第四(居钟相、夏诚、周伦之后),加上他投湖未死而视为水神,故名“杨泗庙”,常年香火,以水神祀奉。昔时益阳一带建杨泗庙,或杨泗将军庙多处,并遍及洞庭湖滨各县。
靖港杨泗庙建于清雍正七年,位于沩水之滨,保粮街街头,与观音寺比邻,内有楼廊相通。因修建湘江大坝被拆除后仅剩内殿。内殿单体砖木建筑,正中供奉三身佛,佛像左右为陶制二十四尊诸天菩萨。为扩大古庙规模,2003年在杨泗庙的基础上增建一座新殿,正中供奉关帝爷和杨泗将军,侧有一合金大钟,贴挂信徒之祈愿。此庙为靖港镇内唯一保存良好的庙宇,每日有众多信徒来此礼佛,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朝拜,香火旺盛,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圣诞,来此参拜者数以万计,世人形容其盛况谓之:朝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
宏泰坊
宏泰坊位于靖港古镇保健街陌头,始建于清雍正七年,是长沙自清朝以后保存的最完好的青楼遗址。宏泰坊穿越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清朝风月史,也见证了靖港古镇曾的荣华,同时它也薄弱地负担了古镇衰落和落漠,岌岌可危的木楼梯吱吱呀呀,传送着谁人的情丝。因此,在这个埋藏着靖港浓重情感故事的旧处,我们规复了宏泰坊昔时的原貌,并将其改建为一座青楼汗青文明博物馆,仍然相沿其旧名——宏泰坊。
补葺后的宏泰坊连结了原本的修建气势派头和大抵规划,砖木构造,共有三进,木楼雕花,精良新颖,豪华的粉饰重现昔时的风花雪月。作为青楼汗青文明博物馆,宏泰坊内展现了中国几千年的倡寮文明,用丹青、笔墨、镌刻、陶艺、什物等情势较周全地报告了青楼文化的生长和灭亡。宏泰坊用许多古代名妓的动人故事歌颂女性的刚强与巨大:第一位妓苏小小,吞金簪自杀的李师师,伐鼓抗金的梁红玉,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倾国名姬陈圆圆、芜湖名花潘玉良,才思兼备的小凤仙。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人们对这座青楼遗址该当有了新的感悟,因而宏泰坊不再是迷醉的“风尘花柳”,摒弃了肮脏和糟粕,带给人们也不再是灯红酒绿的粗俗、病态,而是人类理性所抖擞出的富丽文雅,大风雅方、坦开阔荡、大公至正。
八元堂(宁乡会馆)
八元堂,又名宁乡会馆,座落在古镇保健街上,建成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晚清时期,靖港是沩水河入湘江的天然良港和商埠,昔日宁乡的谷米、煤炭、油盐等都是在此集散,来靖港从业的宁乡人接近四千人,“西接湖垸,金稻银棉凭集散;东依湘沩,风帆云影任驱驰。
”便是诗人对得天独厚的靖港古镇的颂赞,它在当时是一个管理宁乡船舶和谷米销售的据点,也是为来靖港的宁乡老乡下榻休息和联络乡情等的服务机构。
宁乡会馆高约4米,中有20多平方米的木楼古戏楼,古镇的民间艺人唱着声调实足的处所戏,或一曲弹词,或一段地花鼓,又或是耍一段皮影戏,让人感觉靖港古镇原汁原味的韵律,喝上一杯豆子茶,凝听老镇质朴而又饱含庶民情绪的声音,回归天然,开释表情,清静安定泛动开来。八音堂的乐律让每一名光临者恍然大悟,怡然自乐,不失为一个动听养心的好去向。
会馆大厅空阔,可包容百人聚会,厅中两根四方形花岗石柱,柱基略阔于柱身,四周有浮雕图饰。先人在中厅四根石柱间制作屋舍,将全部会馆隔成前台和背景大厅两部份,石柱后另有两根木柱支持屋顶。现在八音堂已根据原有格式根基修复美满,雕梁画栋,竹苞松茂。中庭两侧是休闲茶肆,芦花水沏的芝麻豆子茶茶,衬托出靖港人的精美调和,洒脱安闲。人们坐在老屋子里品茶论茶,看报纸,听古戏,怡然自得,好不安闲,不经意便打发了一个阳光明丽的下昼光阴。
在会馆里有靖港老照片展览,可以了解到靖港的古今变迁。
陶承故居
陶承原名刘桃英,1893年生于靖港。上世纪20年代她的先生欧阳梅当时在湖南省担任总工会秘书长,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转移至武汉,陶承携带子女,随梅先生一起投身于革命,之后以自己的一生经历写了一本书《我的一家》,发行600多万册,成为进行革命传统、革命理想的优秀教材,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革命家庭》,由于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因此被誉为“革命母亲”。1986年7月11日,病逝于长沙。陶承故居位于靖港古镇保健街,是一栋土砖老式房。
湖南省委旧址
中共湖南省委旧址,位于古镇保健街。湖南是天下建立共产党构造最早的地域之一。靖港及其周边地域的刘畴西、周炳文、何章杰、周以栗、郭亮、李灿英、袁仲贤、谭希林等,都是在20世纪20年月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晚期党员。
旧址为民国风格的建筑,对联“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是出自毛主席的作品。中共湖南省委旧址是原地下省委在靖港设立的临时办事处。1927年,长沙城发生了“马日事变”,大部分党组织和工农团体遭到破坏,一万多名中共党员和工农运动骨干被屠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转入低潮。1930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几经转移后迁到靖港这栋屋内,当时这里是一个米厂,驻守机关的是省委委员王首道的夫人王绍坤和她的妹妹王绍兰,两人公开的身份是望江楼鞋厂的女工(当时省委书记是宁迪卿,王首道是省委主要负责人之一)。后来省委机关暴露,不得不再度转移,在转移途中由于叛徒出卖,王绍坤和王绍兰两姐妹被捕,在长沙识字岭英勇就义。曾被誉为“革命母亲”的靖港优秀儿女陶承,在《我的一家》这本书中,把中共地下省委组织在靖港的活动作为书中主要的故事情节,详细描叙了这段历史。
旧址大厅正中间为青年毛泽东雕像,1964年由中共美院的文楚中女教授所创作,原型就是当年在第一师范读书时期的青年毛泽东。这里还有一些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如粮票、布票、汽车票等票证,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具,如棉花锤、吹火筒、斗笠、蓑衣和木屐等。
锄禾源
锄禾源农耕文化展览馆里展出的是旧时的农具、渔具。
靖港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稻生长,是典型的稻作农业地区,这里文化源头之一便是江南农耕文化。又因为古代靖港属于“八百里洞庭”的边缘地区,加之湘江、芦江的眷顾,这里同时也孕育着湖区渔民文化,千百年来,靖港渔民朝迎日出,暮送斜晖,浆声橹影,穿梭其间。在这里,靖港的渔民亦农亦渔,以渔为辅。经过长期渔业实践,靖港文化中有着极为浓厚的湖区渔民文化色彩。
锄禾源将劳动人民的工具集中陈列,意在让游客亲身体会农民的辛苦与智慧,感受靖港人的淳朴、勤劳,以及靖港的稻作文化和渔民文化。
名人评价
著名主持人汪涵先生曾经在自己《有味》一书中曾这样的评价这个美丽的小镇:
“在我起了做这本书的念头的时候,时间还是夏天。夏天南方的太阳很毒,但烦乱总被不期而遇的大雨一洗而尽,为了与一条河流保持一样的沉静和从容,我经常去长沙附近的一个小镇散步,那个地方叫做靖港,那条河叫做沩水河。
靖港给我的美感在于它生活的节奏,它固执地在紧邻都市的地方保持了自己的时间感:那里的水鸟,总在黄昏的时候沿着固定的线路归巢。那里的木匠午睡醒来总在同一个时间,然后摆开自己的工具,打开他的窗户。那里的豆腐作坊,不用任何钟表,也知道在什么时候开磨最好。然后,开磨的豆香蔓延到整个石板长街。
虽然,这本书的存在并非由于靖港,但我心存感激,在那里的时光,总让我能够更好地明白自己。我和那里的老人和孩童,一起度过了很多个悠长的白昼。由于他们的启发,我找到了一些和时间交谈的奥秘。比如,在哪里散步,才能踩到松软的褐土;听到哪一种鸟叫,就知道夏天其实已经过去了。而看到那些淡蓝的野菊,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抬起脚,它们从不需要任何的移植,就开得茂盛自在。
因为这些可爱的存在,时间开始明亮起来,那些让我感悟的物件和人物,也在我的脑海里像野菊花一样生长。
于是,我就开始了写作和整理,时间往往在深夜。在深夜的写作,让我对时间有了更敏锐的认识。有时候我沉沉睡去,经常梦见童年,据说大多数人的写作都与童年有关。至于我,梦大都会发生在清晨,在半明半暗的时候,在天边红褐色的残霭即将变成白色的流云的时候,我有时松开手上的笔(我是一个至今也不会用电脑的人),梦见童年回归,母亲用鸡毛掸子给我打扫房间,沉静的动作里有着某种永恒。”
悠久历史
靖港,原名芦江,地处沩水入湘江口,多洲滩,芦苇丛生,故名。唐武德四年,内乱频仍,高祖皇帝李渊派大将军李靖南下戡乱。李靖驻兵芦江,“军令严整,秋毫无犯,百姓德之,名其水曰靖港,以志不忘。”于是,芦江始更名靖港。
逮及清末民初,航运业日趋发达,靖港以其天然良港之优势,成为船只进出长沙的北大门和避风港,每天停靠的船只数以千计。湘阴、益阳、宁乡及本地粮食土产多在此集散,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时称“小汉口”。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语,“船到靖港口,顺风也不走”,足见其盛。 古镇现保存“8街4巷7码头”,民居1008栋,主街道长1275米,有数十处古商铺、作坊、会馆、庙宇和极具纪念意义的遗址,其中,“宏泰坊”、“宁乡会馆”、“当铺”、“育婴堂”等明清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原临河所建房屋均为吊脚楼,独具江南水乡特色,蔚为壮观。古镇内远近闻名的还有“复兴塔”、“观音庙”、“紫云宫”等数处宗教建筑,朝有千人作辑,夜有万盏明灯,香火旺盛,场面壮观。 2008年7月,靖港古镇保护与开发正式启动,同年9月,靖港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已纳入省、市重点工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靖港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独具特色的都市型休闲度假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