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国家4A级风景区 山西永济中条山神潭大峡谷+水峪口古村.mp4 |
426.国家4A级风景区 山西永济中条山神潭大峡谷视频_超清.mp4 |
426.国家4A级风景区 山西省永济市中条山神潭大峡谷.mp4 |
426.国家4A级风景区 神潭大峡谷-美丽永济宣传片_高清.mp4 |
426.国家4A级风景区 神潭大峡谷宣传片(1).mp4 |
426.国家4A级风景区 神潭大峡谷宣传片(2).mp4 |
426.国家4A级风景区 神潭大峡谷水峪口古村宣传片.mp4 |
425 国家4A级风景区 山西永济市神潭大峡谷简介
神潭大峡谷景区是山西永济市东南方向中条山北麓的一个山谷,它的范围包括整个水峪口村以及村后的深山、峡谷和森林。奇石、瀑布、特殊的地质地貌,溪水、森林、自然的民俗村落,构成了神潭大峡谷景区的独特吸引力。
神潭大峡谷,碧水蓝天、绿树红花、如诗如画。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气候宜人,夏季山口风穿堂而过,白天没有热浪,夜间十分清凉;位于永济市东南方,群山环抱,气候冬冷夏凉,是夏季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中文名称 神潭大峡谷
外文名称 Shen Tan Grand Canyon
地理位置 永济电机厂南2公里处水峪口村
气候类型 景区年均温度13.8℃
占地面积 流域面积15.5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7.5公里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价格 80
著名景点 与千年神龟 关公试刀台 娥皇女英沐浴潭 关公圣像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 代 理 肆季春旅行社河津营业部
地层地质
永济市地层分布特点是:除中条山区外,其它均属新生界地层分布。山区出露岩性为:太古界麻岩、花岗岩侵入体、震旦系石英砂石、寒武系及奥陶系灰岩。
神潭大峡谷风景区处于涑水盆地,受燕山时期形成的汾渭堑地的控制,运城凹陷贯穿包括永济在内的整个涑水河盆地,呈东南--西北向展开。
从重力测量和地震测量资料看,北西侧沉降小,南东侧沉降大。沉降中心位于本市东部与运城市接壤地带。
中条山北麓大断裂出现在燕山期,以后受喜马拉雅山期构造运动的影响 ,断裂大大加剧,第四纪至今仍有剧烈活动,该断裂在全市境内长达50公里,走向呈NEE,为一高角度正断层,断面倾角67°以上,断距近千米,控制了盆地的基本特征,即南浅北深,南陡北缓的地势。
河流水系
神潭大峡谷风景区所辖河道是我市境内中条山的一条主要河道,流域面积15.5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7.5公里。
六十年代在河道口建水峪口一、二库,一库、二库相距150米,两库总库容量为14.6万方, 对调洪水起到一定的作用。
河道上段长1公里,从水峪口水库至水峪口大道,河道底宽5.0米-18.4米,深1.6-6.5米。根据市政府要求,水峪口村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采用工程措施,充分利用山泉水资源,对两岸河道进行绿化、美化、改变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安居的好江南。
神潭大峡谷风景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由于植被繁茂,小地形形成的小气候极为优越。
(1)气温 景区年均湿度13.8℃,由此往上,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降低0.6℃;春季平均气温为14.4℃,夏季平均气温26.6℃,秋季平均气温13.2℃,冬季平均气温0.5℃,春夏秋三季景区温度适中,且有不同的季相景观供人观赏,是开辟旅游、度假、避暑的有利因素。
(2)降水 景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75mm,分布规律,东南部高于西北部;四季分布很不均匀,夏季最多达273.6mm,占全年降水的49%,而且强度大;秋季次之,降水量为163.1mm,占全年降水的29%;春季降水量为105.4mm,占全年降水的19%,冬季最少,仅15.9mm,占全年降水的3%,七、八、九三月为集中降水期,降水最多为289.8mm,占全年降水的52%,一日最大降水可达99.8mm,占全年降水的18%。
初雪一般出现于12月11日前后,最早为11月11日,终雪一般在3月5日前后,最晚出现在4月12日。历年平均降雪日9天,积雪最大深度为19cm,冬季可观雪景,但积雪较大,不利于交通。
(3)光照 景区平均日照时数为2341.8小时,四季中春季日照时数为607.8小时,夏季为713.5小时,秋季为536.9小时,冬季为483.6小时,日照时间最长的月询为7月下旬89.9小时,日照最短的月询为1月上旬49.6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3%。全年平均总云量为5.6成,平均低云量为1.1成。全年平均晴天日数(平均总云量小于2.0成)为61天;全年平均阴天日数(平均总云量大于8.0成)为105天。光照相对充足,适于植物生长。
植被概况
景区所在的中条山,即生长有温带华北植物成分,同时也共存着华中亚热带植物区系及华西植物区系的成分,分布的一些单属种则为东亚成分河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中条山是华北·华西植物区系成分的交汇处。
中条山的西南端,因其山势秀丽,诸峰陡峻,山岭重叠,沟深谷幽,园内气候温湿,土壤肥厚,使景区的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类型上都与整个中条山情况相吻合、相一致,根据山西生物研究所1982年10月【山西中条山植物资源调查报告】,结合实地调查,神潭大峡谷风景区境内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束属植物100余科,400余属,700余种。其中最多的是菊科,有42属62种,蔷薇科23属55种,豆科23属52种,毛莨科15种34种,禾本科25属31种。唇形科17属24种,其次为百合科16属22种,忍冬科6属17种,十字花科9属10种。从组成植物种类的生活型来看,草本植物占总数的60%,而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约占34%,表现出温暖带植物区系的特征。
疏林灌丛带:分布于神潭大峡谷风景区海拔600~1600米之间的陡、急坡。以淋溶褐土和草灌褐土为主,人为活动渐少,各层次植物生长旺盛,植物种类繁多,覆盖度高,建群种以丁香、黄刺梅、白鹃梅、连翘、忍冬、山桃、山杏、胡枝子等为主。
针阔叶林带:分布于景区海拔1100~1550米之间较平缓的阴坡,以淋溶褐土、棕壤、生草棕壤为主,森林的层次分明,结构良好,林下灌、草、藤本分布较多,建群种以油松、檀子木、槲栎、抱榆为主,构成油松纯林、油松栎类混交林等类型。林下植物以丁香、刺梅、白鹃梅、连翘、黄栌、六道木、山桃、山杏、五味子、山葡萄、缬草、苔草、白羊草、紫苑等为主。
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 实(三级)、野大豆(三级)、青檀(三级)
(1)主要观赏植物: 观花类:唐棣、东陵八仙花、绣线菊、小花溲疏、珍珠梅、太平花、四照花、白鹃梅、稠李、流苏树、膀胱果、野茉莉、照山白等。观果类:荚迷类植物秋季鲜花的浆果形式玛瑙,另外还有五味子和三叶木通、山桃、山杏、野山楂、毛樱桃、杜梨等的果成熟时也引入喜爱。观叶、干类:黄栌、五角枫、照山白、白皮松、葛罗槭、六道木等。
(2)药用植物:约200种,主要有九节菖蒲、连翘、党参、冬花、贝母等。
(3)纤维植物约60种,群众常用的有椴树皮、葛条藤、 荆条等。
(4)鞣科植物约50种,以辽东栎、槲栎、槲树、核桃、黄栌等为主。
(5)油脂植物约20种,以木本油料为主,主要是翅果油树、榛子、核桃、山桃、山杏等。
(6)芳香类植物约40种,以陵铃香、茅香、香薷、缬草等草本植物为多。
(7)淀粉及糖类植物约60种,主要有橡子、榛子、山楂、软枣、山葡萄等。
总之,景区集聚了多区系的植物种类,各物种生长旺盛,植物繁茂,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由其植被结构紧密,层次分明,植株茂盛,景观宏伟,使其无论在局部还是整体,都有极强的可览性。景区内绿树参天,奇株倚石,碧草、翠灌、幽谷俊岭,吐绿披霞,而胜具亚热带丛林景观的藤蔓如苍龙缠绕,更为增添无数妙趣。丰富的植物资源,茂盛的植被为景区提供了四时可观的绝妙景色。阳春三月可踏青,繁花艳草满目观;盛夏烈日能避暑,幽木翠藤任我荡;金秋丰果满枝头,霜后红叶胜春花;北风吹零雪染林,银装素囊北国景。即使在一天的时间内,其景也变化万千,使人目不遐接,正所谓晨光夕照交映晖,白云细流缠绿枝。在各种灵泉瀑布、奇峰怪石的陪衬下,使景区成为秀甲一方、在山西不可多得的自然风景区。
动 物
据《永济县志》记载:“蒲地昔日狐豹出没,鹳雀群集,鸥鹭翔鸣,鱼蟹戏游,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随着开荒垦种、人为捕捉,野生动物大为减少,猿鹿已经绝迹,近年仅发现过一只金钱豹。但神潭大峡谷风景区由于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其动物种类相对来说还是及为丰富的。
由于景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非常明显,因而动物的垂直分布也呈一定规律。
(1)农垦灌丛带是前山集体部分,此带受人为经济活动影响较大,植被稀疏、矮小,生活环境单纯,对鸟兽生活条件而言,是极差的生境之一,动物栖居的种类极少。以典型裸栖种类为主,草兔是常见种,数量多。其次是啮齿动物,如花鼠、大仓鼠、褐家鼠、长尾仓鼠等此外还可见到食肉类狗獾、狐、黄鼬、艾虎等。鸟类可见麻雀、喜鹊、家燕、石鸡、鸡翅雀等。
(2)疏林灌丛带处于景区中部,鸟兽生活条件较好,种类较多,常见种类有岩松鼠、花鼠,多栖于岩壁或沟壁上,其次是大林姬鼠,鸟类有棕头雅雀、大山雀、黄眉柳莺等,绿啄木鸟、山斑鸠、红嘴山鸦等在林间常有栖息,在较高处灌丛中偶见有狍、獾、野猪出没。
(3)针阔叶林带是动物最好的隐蔽场所,同时植被茂密,林下灌丛草被丰富,是食草动物的极好食源地,野猪、狍等大型食草动物分布较多,小型啮齿动物岩松鼠数量最多,花鼠、大仓鼠为常见种,复齿鼯鼠为稀有种,大型食肉类动物狼、豹,猪獾等也有分布。鸟类多以雀形目类为多 ,常见有黄眉、柳莺、大山雀,普通种有山斑鸠、绿啄木鸟、斑啄木鸟、乌鸦等。
景区内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水中动物有鱼、龟、螃蟹,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爬行动物有蛇、壁虎等,主要昆虫有蚂蚱、蝈蝈、蟋蟀、蟑螂、蝉、蜻蜓、蝴蝶、黄马峰、土元(簸萁虫)、蝎子等。
各类动物资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是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森林正常发育、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同时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观赏景观,为森林的开发了更丰富的内容。
|